文件通知:
 
 
 首页 
 通知公告 
 宣传动态 
 理论学习 
 思政工作 
 精神文明 
 统一战线 
 校园文化 
 校务公开 
 服务指南 
 对外宣传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精神文明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正文
建设“文明河南”凝聚发展能量
2014-06-10 16: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目标后,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省情,提出了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重大部署。其中的“文明河南”建设,不但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动实践,而且紧密契合前不久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文明程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建设“文明河南”是一项凝魂聚气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建设“文明河南”,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其主旨就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省人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坚强保障。在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是灵魂,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在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体系是精髓,是兴国之魂。“文明河南”建设则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个核心,着力于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通过道德、法治、诚信、服务型机关等建设,培育形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我省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实践转化的重要抓手,对于在全省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和公共秩序,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统一的精神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平台。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概括的24字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我省开展的“文明河南”建设,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道德建设工程和文明创建活动,把“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外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在全省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推动全省人民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汇聚巨大正能量。当前,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克难攻坚的紧要关口,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德”的作用、激发“善”的力量,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到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着河南特有的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人文精神。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就是要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不断培育文明素质,提升思想境界,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让河南人自己感觉“河南好”,让外地人评价“河南好”,为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文明河南”应做到“四个突出”

“文明河南”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持续不断地抓下去,努力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相衔接的价值理念、精神力量、文明环境。既要确立基本价值取向,用以引导、规范全社会成员的行为,又要考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增强针对性。具体来说,要坚持做到“四个突出”。

突出道德建设。道德是社会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我省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中原大地先后涌现出谢延信、魏青刚、裴春亮、黄久生等一大批道德模范,描绘出新时期河南人的精神风貌。但也不容否认,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河南形象。建设“文明河南”,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明德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意识,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突出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经济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推进依法治省是有效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依法办事。通过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增强公民法治观念,让群众懂得法律保护什么、限制什么,强化“平时学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理念,营造全民懂法、用法、守法的大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任务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制度之中,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落实在法律文本上,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法规、条例和制度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惩治腐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突出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当前,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一些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事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造假案件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拷问人们的道德良知。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诚信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加强道德诚信问题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不断提升全体公民诚实守信意识。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诚信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增强实效。

突出服务型机关建设。创建服务型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和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要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就是综合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服务就是谋发展的理念,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完善服务承诺,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履职尽责、服务人民、顾全大局为重点,广泛开展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应在认知、践行、制度上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把握推进节奏,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等问题,使“文明河南”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渗透促内化,在增进认知认同上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只有充分发动群众、足够吸引群众,“文明河南”建设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必须突出教育引导,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好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把“文明河南”宣传好,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坚持典型引领,通过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学雷锋标兵”、“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挖掘和发现民间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高扬普通百姓人性的光辉,传播我们“身边的感动”,使先进典型成为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和“文明河南”建设的精神财富。

以载体促转化,在践行上下功夫。文明重在建设,道德贵在实践。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必须突出道德实践,培养文明习惯,培育道德养成。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中,都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要通过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深化主题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大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让人们更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从而增强文明意识,提升道德自觉。

以制度促固化,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邓小平同志讲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要注重相关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实现建设的长效化、常态化。完善法律法规。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文明河南”建设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方面,推动人大、政府建立完善社会诚信、扶困助残、公共秩序、网络秩序等方面的法规条例,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建设“文明河南”的自觉性。建立健全行规民约。要把“文明河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同各个行业的职能特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之中,融入行业的规章制度、文明行业创建、服务承诺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探索建立相关考核机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单位、不同个人提出相应的制度性要求,使符合“文明河南”建设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的行为受到制约,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确保“文明河南”建设在刚性制度下稳步展开、常态推进。⑥6

(执笔:李庚香 王喜成 王献福)

关闭窗口

焦作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