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我校扈晓婕老师在全省文明单位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08-31      · 关于2019下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安排的通知    06-13      · 关于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师德主题教育征文和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工作的通知    04-29      · 关于开展组织干部师生收听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通知    12-17
 
 
 首页 
 部门概况 
 通知公告 
 宣传动态 
 理论学习 
 思政工作 
 精神文明 
 文件资料 
 统一战线 
 校园文化 
 校务公开 
 服务指南 
 对外宣传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统一战线
当前位置: 首页>>统一战线>>理论学习>>正文
闵言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1-05 11:37   中国民族报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古城有一条各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的老街。19世纪8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来自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商户,在这里汇聚成一个祥和兴旺的商业区,形成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一大人文景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趋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国民族工作宝贵经验时再次强调,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大势,准确归纳了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最终形成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血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心贴在一起,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道义和归属。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将各民族解放纳入中华民族解放的全局中,团结带领各民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号召“团结中华各民族一致对日”,提出“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消除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下,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还组织由边疆少数民族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和内地参观。这种“派下去、请上来”,一来一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丰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与此同时,国家还组织内地干部群众赴边疆民族地区参加建设,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共同守卫和建设伟大祖国,留下了八千湘女进新疆等许多感人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把各族人民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推动中华民族在赶上时代中极大增强了共同体意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十亿人民一心一意向前看,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强调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明确提出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推进,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流动,不同民族之间也在进行着大规模流动,形象地说,就是四川麻辣烫“烫”到了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在这个大开放、大流通、大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不断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新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把“中华民族”概念写入宪法,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了新时代。

比如,在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重述了我国历史,明确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团结各民族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出台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极大地帮助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经济大循环,步入发展质量更高、群众得实惠更多的历史时期。

在各民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强调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推动出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障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等政策文件,重视解决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形成、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头做民族团结工作,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多次给各族群众回信,推动全党全社会一起共创共建,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当前,民族领域“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牢记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搭建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引导全体中华儿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关闭窗口

焦作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